2025-02-24 18:38:03
戈壁滩上的凝望:追火箭的普通人1975年,江青和毛主席生活秘书张玉凤合影,两人手拉手,好像一对姐妹
记者 郭春雨 荆新年 发自酒泉“五
!戈壁四!滩上通人三!凝的普二!望追一
!火箭活秘合影”聚集在东风航天城观看火箭发射的年江人群高喊着倒计时。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 ,青和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毛主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席生像对火箭发射的书张手拉手好隆隆巨响与人群的喧嚣席卷了整片戈壁。人们欢呼
、玉凤拥抱 、两人雀跃呐喊
,姐妹举起手机用镜头铭记这一伟大的戈壁时刻。在这里,滩上通人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和所有的观众们一起
,成为“追火箭的人”。“70岁男团”虽然已经是5月底,但戈壁滩上依然是需要穿羽绒服的温度。5月29日,距离火箭发射还有10多个小时,东风航天城里,很多帐篷已经像蘑菇一样在戈壁滩上冒出来。天南海北的游客千里迢迢的开车过来
,抢占最佳的观赏位置。社交媒体上,“酒泉发射观礼”早就成了热门词条
,人们互相提醒前往观看发射的注意事项
,包括怎样规划出最佳路线 ,带什么样的装备最能拍清楚
。在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开通的火箭发射直播间里
,全国的观众在这里涌入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航天爱好者
。在这里
,他们讨论着有关神舟十六号的一切细节:「“神十六”飞行乘组的三位宇航员中 ,桂海潮的身份是大学教授 ,是戴眼镜的宇航员」;「“神十六”在太空的驻留约5个月,今年11月返回东风着陆场 ,回来时天气估计很冷。」「“神十六”乘组是首个由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三种类型航天员组成的飞行乘组……」相比网上的热闹讨论,在距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不远处的东风航天城,这里等待现场观礼的人们
,更多是表达现场观看火箭发射的激动:「一晚上没睡 ,就在这看着发射塔
。」「能够亲眼见证 ,真的太激动了 !」这注定是一个无眠的夜晚。天蒙蒙亮的时候,74岁的蒋先生就开始守在观看点,计算着火箭发射的倒计时。即将看火箭发射的激动,冲淡了长途奔波的辛苦。从徐州一路风雨兼程的赶过来 ,蒋先生和其他四位朋友组成了“70岁男团” ,从江苏一路开车到酒泉 ,只为见证火箭发射的神圣一刻。74岁的蒋先生从徐州来“追火箭”“我们五位老朋友,年纪最小的是69岁,年纪最大的是74岁,平均年龄差不多是70岁
。”蒋先生说 ,从新闻上得知了神舟十六号即将发射的消息,几位老伙计一拍即合 ,从家里收拾了行装奔赴酒泉
。一路上轮番开车,吃住都最大简化,虽然旅途奔波,但一想到可以亲眼见证火箭发射 ,任何的辛苦都不值一提。“我们这代人
,都是跟共和国一起成长起来的人。小时候吃过苦 ,年轻时也受过累,现在年纪大了 ,能够享受生活,现在还能亲眼看到火箭发射,感觉特别激动,为我们的祖国自豪。”蒋先生说
,为了看到火箭发射 ,自己和朋友们提前24小时就到戈壁滩上“安营扎寨”。因为附近没有配套的食宿条件,因此几位老伙计睡在车里,吃饭就是自热米饭等速食 ,但“只要静静的看着远处的发射塔架 ,心里都觉得幸福。”对于这个“70岁男团”来说,航天梦,也是中国梦,是他们作为普通人和祖国共同奋斗的梦
。如今 ,人生已到古稀——能够亲眼见证到神舟飞天,这不仅是一次“追火箭之旅”,更是一次圆梦之旅
。5个月的宝宝也“追火箭”随着火箭发射时间的临近,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观看点。大巴车首尾相衔,一辆辆的接连驶来;全国各地的车牌在这里汇聚,等待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询问在场观众得到最多的答案,就是“激动”,“自豪”
。一位从东莞过来的阿姨,早早的就在家族群里开始实时播报火箭发射的消息。戴着花帽、墨镜 ,以发射塔为背景不断地摆出各种“pose”;两位从深圳赶过来的小朋友,在父母的帮助下爬上了车顶,“登高望远”,忍着戈壁滩的日晒等待火箭发射;从湖南赶过来的一家人,爸爸笑称自己长途奔波,人都“黑了好几个色”;还有一位已经是满头白发的阿姨 ,说每次火箭发射自己都会从电视准时收看,这次能够到现场观看
,感觉是“追星成功”……现场还聚集了大量的“拍客”:他们是职业的“追火箭的人”,哪里有火箭发射任务
,他们就去哪里拍摄。这群基本是20多岁的年轻人 ,拿着高倍的相机,从飞机换汽车
,辗转几千里路程,只为记录每一次的火箭发射瞬间。在东风航天城的“火箭粉丝团”中,5个月大的小小吕
,可能是最小的“火箭粉丝”
。作为此次来看酒泉卫星发射的“最小观众”,还在襁褓中的小小吕和父母从武汉出发,经历4天的时间 ,穿越两千五百公里的距离,来到了酒泉 。“孩子记不住 ,但是我们会等他长大了跟他说看火箭的故事 。”小小吕的父亲吕品告诉记者,这次自己和父母共一家五口从武汉出发
,专程来到酒泉看卫星发射。此次“追火箭”,不仅是为了给父母圆梦,也是为了给宝宝种下一颗航天梦的种子
。小小吕的玩具想要带5个月大的宝宝长途旅行,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大到孩子日常的衣物、奶粉 、尿不湿
,小到孩子的玩具、零食
,事无巨细,每一件都要有万全的准备 。为了这次长途旅行
,一家人做了周密的筹划。除了日常用品 ,还有车载用的烧水壶、热饭锅等,虽然是开了一辆家用轿车 ,但是可谓一辆装备齐全的“小型家” 。“从酒泉看完发射,我们计划再去新疆旅行
。”吕品告诉记者,除了去年小小吕出生的当年没有出门旅行
,一家人几乎每年都会进行一次长途旅行。路途方便的时候就住酒店,不方便的时候就搭帐篷
,自己做饭、自己收拾,虽然辛苦,但是经历的每一个瞬间
,回忆起来都是美好时刻。不会停下的脚步发射时间越来越近。随着倒计时 ,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在一片如雷的欢呼声中,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点火发射
,载着所有中国人的航天梦,奔赴太空。现场响起了欢呼声、鼓掌声
,有群众舞动着手里的红旗,热泪盈眶 。这注定是载入史册的一次火箭发射 ,也是一次别具意义的空间站之旅——神舟十六号、神舟十五号两个乘组会完成“太空会师”
,6名航天员太空同框的难忘画面将重现。本次飞天是“神舟”系列新批次飞船首次执行任务,在神舟十五号基础上,神舟十六号突破使用了诸多先进技术
,改进升级后的人机交互界面将带来新惊喜,让航天员操作起来更方便 、更快捷。值得铭记的是 ,神舟十六号乘组是首个由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三种类型航天员组成的飞行乘组,他们是第四次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首次飞天的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和载荷专家桂海潮,这标志着中国航天迎来首次非飞行员出身航天员进入太空执行任务的新阶段。这一突破表明,中国空间站在从建设阶段转向运营阶段后,未来将有大量任务和实验需要各专业领域的人才进入空间站工作。这不仅将推动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将推进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进步
,是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重要支撑 。这也就意味着,我国探索太空的旅程,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随着神舟十六号破云升空
,抬首远望,天空中已经不见火箭的踪影 。在现场,东风航天城的人群却不愿散去。很多人依然久久地望着火箭升空的方向,继续在天空中找寻神舟十六号的身影
。现场观看的人们相比宏大壮阔的中国航天之路,在这戈壁滩上一双双凝望的眼睛
,可能是普通人和航天梦之间更真实的人生交汇。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六号,2023年 ,是中国人首次飞天20周年——飞天故事的书写中
,有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筚路蓝缕的接力,也有普通人凝望发射时的激动和鼓舞。对于这些在戈壁滩上追火箭的普通人来说,看到火箭升空 、呐喊鼓掌的时刻
,可能是最接近心中航天梦的时刻。中国航天的征程仍在继续,普通人追火箭的故事
,也将一直在路上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